机械性能是支撑杆的基础,需匹配天线重量、风载、安装高度等场景需求,避免形变或断裂。
载荷承载能力
静态载荷:需承受天线本体(含馈线)重量 + 安装附件重量,安全系数≥1.5(即设计载荷需高于实际最大载荷 50% 以上);若为可升降式,升降机构静态承载安全系数≥2.0。
动态载荷(风载):需满足安装区域的最大风级要求,常规型号需耐受 12 级台风(风速 32.7m/s),沿海 / 高风区型号需耐受 15-17 级台风(风速 42.5-56.0m/s);同时需计算 “风振系数”,避免高频风振导致杆体疲劳,风振系数通常取 1.2-1.5(根据高度调整,高度>10m 时系数需提升)。
结构强度与刚度
材质强度:金属杆(不锈钢 / 铝合金)需满足抗拉强度≥500MPa、屈服强度≥300MPa;复合材料杆(碳纤维 / 玻璃纤维)需满足弯曲强度≥800MPa、剪切强度≥40MPa。
挠度控制:在最大风载下,杆顶最大挠度≤杆体总高度的 1/100(如 10m 杆挠度≤10cm),避免天线姿态偏移影响信号;若为定向双极天线,挠度需进一步控制在≤1/150,确保方向角精度。
抗震性能
抗震烈度:需符合安装区域抗震等级要求,常规地区≥8 度(对应加速度 0.2g),地震高发区≥9 度(对应加速度 0.4g);通过弹性连接或减震器设计,减少地震能量传递,杆体与基础连接部位需做抗震加固(如增加肋板)。
二、环境适应性要求(户外长期运行保障)
支撑杆需耐受户外复杂环境(高低温、腐蚀、湿度等),避免材质老化或性能衰减。
耐腐蚀性
金属杆:不锈钢杆需采用 304 或 316 材质(316 适用于沿海高盐雾环境),表面需做钝化处理;铝合金杆需做硬质阳极氧化(膜厚≥15μm)或热镀锌(锌层厚度≥85μm),中性盐雾试验(NSS)需≥1000 小时无红锈。
复合材料杆:碳纤维 / 玻璃纤维杆需采用耐候性树脂(如乙烯基酯树脂),表面需涂覆抗紫外线(UV)涂层(老化试验:氙灯照射 1000 小时后,弯曲强度保留率≥80%),且需耐受 - 40℃~+85℃极端温度循环(50 次循环后无开裂、分层)。
温度适应性
工作温度范围:常规型号 - 30℃~+70℃,严寒地区需扩展至 - 40℃~+70℃,高温地区需扩展至 - 20℃~+85℃。
热膨胀控制:杆体材质热膨胀系数需低,金属杆(铝合金)热膨胀系数≤23×10⁻⁶/℃,复合材料杆(碳纤维)热膨胀系数≤3×10⁻⁶/℃,避免温差导致杆体伸缩偏移或基础松动。
防尘防水
若为可升降式支撑杆,升降机构(如液压 / 丝杠)需达到 IP65 防护等级(完全防尘,防喷射水);杆体拼接部位需用防水密封圈(如三元乙丙橡胶),避免雨水渗入内部导致锈蚀或机构卡滞。
以上就是关于双极天线支撑杆技术要求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